区别于很多在广告圈浸淫很久,风度翩翩,口才极好的同行,聚效CEO杨炯纬的气场更偏于一个注重产品体验的技术极客:并不爱出镜,很少讲概念,只在谈到产品时兴高采烈。这个曾经操盘“数字广告黄埔军校”好耶的人讲起如今的聚效,笑得很实际:“聚效不讲故事,只谈效果。”
360牵手聚效:厚数据与技术联姻
“2014年360战略投资聚效后,聚效主要在做两件事:360的广告主引入和360数据的挖掘应用。”杨炯纬介绍说。360战略投资聚效带来的除了现金,还有巨量的广告主资源和360对聚效全方位的数据开放。
在 360牵手聚效之前,聚效自身有5000-6000个左右广告主,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商、游戏、旅游和教育。但与360的联合使聚效的广告主规模几何倍数的 扩大了:“360原有的广告主数量是当时聚效保有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在引入这些广告主资源后,在聚效平台上,目前每天有3-4万家广告主在投放,每月的 活跃广告主数量在9万以上,而这一数据还在迅速地往上攀升,这改变了聚效平台上的广告生态。”
“一个核心观点:巨量的用户数据必须匹配巨量的广告主,加上立体的用户洞察,才能真正达到精准。”杨炯纬如是说。他认为,无论是在广告主资源、数据体量和用户洞察上,聚效都有独到之处。
“百度强调搜索数据,阿里强调消费数据,腾讯强调社交数据,数据基础量大,是各有偏重的大数据。而360的数据不同,360的数据是厚数据。” 杨炯纬用下图表示了自己的观点。“360的数据可能只涵盖了BAT覆盖人群的一部分,但是对这一部分用户,360的洞察是比较完整和深刻的。”杨炯纬介绍 说。“360产品线较长,用户完全有可能在不同设备(PC\移动)上都使用360的产品。他们可能同时使用360浏览器、360导航、360安全卫士、 360手机助手等,通过这一系列产品,能帮助我们完整清晰地洞察用户的各种需求,并且形成对用户的完整认知。可以说,360的数据体量未必超过BAT,但 立体度可能远在BAT之上。”
“所 有的精准营销实际上都是基于对用户的认知完成的。认知越完整越细致,广告主越多,能做出的匹配就越精准。而360覆盖到的用户数据完全有可能帮助我们了解 到一个用户看过的网页、买过的商品、下载并使用过的APP,了解到全方位立体的用户行为。当对用户的认知足够丰富时,要达到最佳的广告效果,还需要巨量的 广告主与其匹配:比如用户曾在网页上搜索过挖掘机,我这里必须有与挖掘机相关的广告主,这样投放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大体量用户数据、立体的用户洞察和巨量广告主,才能形成超多维度的精准匹配。2015年,聚效要发力去做的,仍旧是广告主的大量引入和跨屏跨设备的用户数据洞察的进一步完整化、立体化。”
同时,聚效在2015年亦将打通360体系内(指360自身产品体系)与体系外(指聚效所覆盖的媒体)所有展示广告资源,使其全部RTB化。
物理设备之间的真实连接关系,帮助聚效实现真正的“跨屏”
说到2015年大热的跨屏,杨炯纬表示:“聚效的跨屏也许是第一个产品化的跨屏。简单的说,只要我们的客户有PC端的人群数据,我们就能帮他们匹配到对应的移动端人群,反之亦然。聚效完全有能力将PC端的数据资产平移至移动端。”
杨炯纬解释说,据360内部数据,80%以上的360用户在使用电脑和手机时,在各种不同场景下都有将手机与电脑连接的行为。这帮助了360进行设备之间的 物理匹配。“通过对每个Device赋予ID,以设备对应设备进行匹配。这确保了我们跨屏数据的匿名性和唯一性。而当前聚效拥有的近5亿跨屏ID的数据量 已经可以覆盖到目前可见设备的80%左右。“
而能将“跨屏”做到实地也给了聚效大规模上马移动客户的底气:从2015年3月开始,聚效将会大幅发力,将聚效以及360点睛平台上原来的PC端广告主大规模转化为移动广告主,预计在一个季度内即达到移动端广告主5000-10000的体量。
分发和变现:聚效获得流量的关口所在
360 与聚效的的战略合作还为聚效带来了更多优质流量资源。“移动端优质流量的源头在分发市场,目前安卓的分发市场,百度的百度手机助手加上91,排名第 一,360手机助手排名第二,腾讯应用宝居第三,分发能力和变现能力实质决定了你的移动广告流量获取能力,360目前在分发市场的靠前排名和聚效所能提供 的比较好的变现能力,是我们获取优质流量的核心竞争力。”
杨 炯纬介绍:“360在分发市场的优势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用户。用户从360分发市场获得和使用APP,360对于他的了解会更为充分,从而实现更好的变 现。聚效与360的联合能帮助360实现流量经营的闭环:广告讲的其实就是流量产生、流量经营、流量变现的故事,原来360在移动端有产生流量,有经营流 量, 通过然后聚效再与360联合,使得分发和变现开始有机联合,补上了流量变现这一环节,360移动端整体的闭环真正形成。”
越精准的广告可能花费预算越少,聚效不谈故事,只聊产品
在 杨炯纬的概念里,聚效是一家不需要讲故事的公司。“我们很少去讲概念,或者说故事,甚至我们的销售人员都很少,我们更多的是谈产品,谈效果。聚效的观点认 为,无论是什么样的广告主,对效果转化都是重视的,那么,我们就专注做好效果这件事。”在聚效上海公司里,产品技术人员是销售人员的3倍以上。
“我 一直有个观点,在精准广告的体系里,广告主的预算大小并不与所带来的效果成正比。在广告主特定的营销效果要求下,我们对用户的洞察越深入,投放得越精准, 转化率越高,那么广告主能够花出去的钱就越多。所以,在效果导向的营销目标下,并不是再多的广告预算都能花得出去,广告主在聚效能投放多少金额,并不取决 于广告主的预算,而更取决于我们能给广告主带来的效果。”
“聚效想做到的是操作简单化,效果透明化,开放化。我们的数据资产是核心资产,特点是数据的厚度。我们会把这些数据的洞察做到极致,使效果与大数据真正关联。提升每个客户的Arpu,每个流量的Rpm。”